【炭黑產業網】10 月 10 日消息,馬來西亞反貪委員會(MACC)牽頭開展了一場名為 “Ops Grip” 的雷霆執法行動,普利司通、米其林、橫濱等八大全球輪胎行業巨頭直接參與其中,這場行動正逐步揭開該國輪胎走私黑市背后的驚人內幕。截至當前,該行動已累計查獲走私及非法流通的輪胎 17672 條,同時對涉案倉庫與集裝箱實施查封,凍結的涉案資產總額高達 8250 萬林吉特(約合人民幣 1.4 億元)。此次行動不僅規模龐大,且牽涉的知名輪胎品牌數量眾多,在整個東南亞輪胎市場引發了強烈震動。
隨著調查工作的不斷深入,執法重心已從幕后的走私輪胎倉儲網絡,轉向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終端門店,零售市場中的 “李鬼” 輪胎開始浮出水面,八大輪胎巨頭也隨之親臨一線參與 “打假”。10 月 2 日,在莎亞南地區,馬來西亞反貪委員會聯合馬來西亞標準與工業研究院(SIRIM)、國內貿易與生活成本部(KPDN),并特別邀請東洋、橫濱、普利司通、米其林、倍耐力、大陸、鄧祿普、瑪吉斯八家輪胎制造商的代表,對當地三家輪胎零售門店展開突擊檢查。現場檢查結果觸目驚心,調查人員發現,大量走私輪胎借助看似合規的銷售渠道流入市場,其背后暗藏一條完整的造假鏈條:一是 “特供胎” 違規轉運,原本為歐洲市場設計生產的輪胎,被非法轉運至馬來西亞進行銷售;二是身份 “洗白”,為掩蓋輪胎真實來源,原產國標簽被惡意篡改,產品條形碼也遭到涂抹;三是 “老胎” 變 “新胎”,通過偽造生產日期的方式,將存放許久的舊庫存輪胎偽裝成新輪胎售賣,給道路行駛帶來嚴重安全隱患。對此,米其林馬來西亞區董事總經理 Florentin Odenwald 在檢查現場表示:“篡改輪胎標簽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消費者識別輪胎的真實來源。我們為馬來西亞市場進口的輪胎,都經過特殊配方設計,以此適配本地的路況與氣候條件。” 吉龍公司總經理同樣指出,此次查獲的走私倍耐力輪胎,均缺失正品輪胎特有的激光蝕刻標識。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此次針對零售端的檢查是 “Ops Grip” 行動的后續推進環節。在此之前,馬來西亞當局已在巴生河流域、檳城及柔佛州等地區的倉儲設施中,查獲了大批非法輪胎。在輪胎制造商的協助下,執法人員通過核對輪胎批次記錄、查驗產品標簽等可追溯特征,最終確認這些被查獲的輪胎均為非法產品。此次行動揭露的非法輪胎,尤其是那些原產于歐洲的輪胎型號,給馬來西亞的道路安全帶來多重威脅。這類輪胎可能無法適應當地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容易出現抓地力下降、過熱風險增加、耐用性降低等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那些被篡改了生產日期的 “高齡” 輪胎,其橡膠性能早已隨著時間推移發生退化,在行駛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爆裂,直接危及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
面對愈發猖獗的輪胎走私活動,全球輪胎制造商們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態度。他們不僅為執法行動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更親自前往執法一線,協助執法人員快速、準確地辨別輪胎真偽。馬來西亞反貪委員會特別行動部高級主任 Zamri Zainul Abidin 表示:“我們要求行業從業者親自深入執法一線,這樣既能更深入地了解當前輪胎走私問題的核心,也能加快解決方案的制定進程。更重要的是,這場行動關乎每一位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據悉,此次 “Ops Grip” 行動的發起,源于一家意大利輪胎制造商的投訴,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場由政府監管機構、國際輪胎巨頭與本土相關企業共同參與的產業鏈保衛戰。隨著行動的持續深入,這條涵蓋倉儲、批發、零售多個環節的走私灰色利益鏈正被逐步切斷,此次行動也為全球其他面臨類似輪胎走私問題的市場,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執法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