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10月9日消息,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對外宣布,旗下有機硅線性體深加工項目已正式進入環境影響評價公示階段。該項目選址于山東聊城化工產業園,建成投產后將形成年產10萬噸聚硅氧烷產品的產能規模。作為今年3月剛剛投產的40萬噸有機硅項目的下游配套工程,此次深加工項目的推進,標志著魯西化工在化工新材料領域的產業鏈布局進一步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根據環評公示文件顯示,該有機硅線性體深加工項目具體坐落于山東省聊城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化工產業園西園區的魯西化工現有廠區內。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羥基縮合聚合物與聚二甲基硅氧烷兩大生產裝置,同時將配套建設儲罐區、導熱油站、裝車棧臺等公用輔助設施。在產能分配上,項目設計年產的10萬噸聚硅氧烷產品中,羥基縮合聚合物與聚二甲基硅氧烷各占5萬噸。這一產能規劃將有效承接公司年初投產的40萬噸有機硅項目所產出的部分原料,從而實現從有機硅單體到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的完整產業鏈閉環。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魯西化工的有機硅產業布局始于2022年。當年6月30日,公司首次披露了10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的整體規劃,其中一期工程4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總投資達32億元。經過近三年的建設周期,今年3月10日,魯西化工發布公告稱,該4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已實現安全順利投產,并成功生產出合格產品。該一期項目涵蓋了有機硅單體、混合甲基環硅氧烷、硅橡膠裝置及配套公共工程等設施,為此次深加工項目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魯西化工在有機硅領域已構建起從單體到中間體,再到硅橡膠等深加工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
從企業近期業績表現來看,魯西化工呈現出短期承壓的態勢。2025年半年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7.39億元,同比增長4.98%;但同期歸母凈利潤為7.63億元,同比下降34.81%,呈現"增收不增利"的特點。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12.92%和5.19%,同比分別下降28.2%和37.81%。對此,申銀萬國證券分析認為,2025年受供給端壓力較大及海外貿易擾動等因素影響,魯西化工主要產品中除正丙醇、燒堿及甲酸等少數品類外,其余產品景氣度基本處于觸底狀態。
產品結構方面,化工新材料已成為魯西化工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5年上半年,該板塊實現收入97.3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66.07%,不過其毛利率相對較低,僅為11.43%?;A化工產品收入29.64億元,占比20.11%,毛利率則達到22.12%;化肥產品收入17.77億元,占比12.06%,毛利率為5.84%。目前,魯西化工已形成多元的產品矩陣,涵蓋PC、PA6、多元醇、有機硅、氟材料等多個品類,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分布于建材、農藥、醫藥、紡織等行業。
作為國有控股企業,魯西化工前身為1976年建設的萬噸小氮肥企業,2020年正式加入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旗下化工新材料平臺。公司目前總資產達355億元,擁有職工12000余人,業務涵蓋基礎化工、化工新材料、化肥、設計研發、化工工程等多個產業板塊。依托園區一體化運營優勢,魯西化工各生產裝置之間上下游關聯度高,能夠通過統籌優化實現經濟高效運行。
從行業前景來看,有機硅作為高性能材料,在建筑、電子、汽車等傳統領域應用廣泛,近年來隨著新能源、5G通信、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尤其在電動汽車和光伏產業中應用空間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有機硅出口量同比增長34%,達到54.6萬噸,國際部分產能的退出進一步加速了中國有機硅產品的全球替代進程。
對于未來發展,魯西化工正持續推進多個重點項目建設。除有機硅深加工項目外,公司乙烯下游一體化項目及15萬噸丙酸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臨近及行業供給端優化,部分化工產品景氣度有望逐步修復。申銀萬國證券則對魯西化工業績作出預測,預計公司2025年可實現歸母凈利潤19.14億元,2026-2027年有望進一步增長至25.6億元和27.66億元。借助中國中化的資源支持,魯西化工將繼續完善產業鏈布局,加快北區建設,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園。